- · 《史学集刊》编辑部征稿[10/30]
- · 《史学集刊》杂志社刊物[10/30]
- · 《史学集刊》期刊栏目设[10/30]
- · 《史学集刊》数据库收录[10/30]
- · 《史学集刊》投稿方式[10/30]
- ·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[10/30]
《中国丛书综录》与《中国地方志综录》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驿舍,供驿吏、驿夫及来往驿使食宿止休之所,有唐一代,驿舍建筑,相当华丽。唐代驿传直属于中央兵部,统归于兵部的驾部郎中,员外郎掌管。其下,诸道节度使各设馆驿巡官四
驿舍,供驿吏、驿夫及来往驿使食宿止休之所,有唐一代,驿舍建筑,相当华丽。唐代驿传直属于中央兵部,统归于兵部的驾部郎中,员外郎掌管。其下,诸道节度使各设馆驿巡官四 j人,专知邮驿,所属诸州各有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,京畿及全国各县驿传,皆由县令兼理;更下,则每驿设驿长,以主驿务。此外,还实施监察制度,京畿由京兆尹,诸道由观察使、刺史迭相监察。开元十六年(728年)开始,专主监察的御史巡察馆驿。大历十四年(779年)始,御史巡察馆驿,遂称馆驿使。唐代奉差乘驿传送公文者,称为驿使,赴首都述职和新官上任乘驿的官员,亦称为驿使。遣使发驿,在首都由门下省主办。在外则由留守及诸军少li主持,遣使发驿,相当谨严。唐律有明文规定,违者判罪。驿使有乘驿和给传的分别,驿乘马较速,传乘车较缓。乘驿给传视官阶高低以给马。乘驿自八匹至二匹不等,给传自十匹至一匹不等。驿使往来必须持有凭证,有四种,一是银牌,二是角符,三是券,四是符传。驿使行程,乘驿者每日行六驿,一天走一百八十里;乘传者每日行四萜,则一天走一百二十里。这些是常例;如左降官,要日行三百里,赦书要日行五百里,紧急军报也要日行五百里。宋代驿传制度大致因袭唐代,但也有更改。驿与驿之距离,巳倍于唐时,为六十里一驿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开始,“以军卒代民役”,改由兵士充当驿夫,这在中国驿传制度史上,是一重大改革。天圣五年(1027年),为保障驿路安全,规定凡二驿增设捉贼使臣一员。宋代除设驿以外,还设置递铺,递送政府文书,并按邮送方法的不同,分为步递、马递、急脚递、水递四种。t宋史·职官志》:“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附步、马、急递。”传送文书,分别缓急,紧急军情要件交急递,余者则分别交给步、马递。马递日行三百里,急脚递日行四百里。到熙宁中增设金字牌急脚递,以木牌朱漆金黄字,“光明眩目,过如飞电,望者无不避路,日行五百余里(《梦溪笔谈》)。递铺设置距离不同,二十五里一铺为最长,十里一铺为最短。北宋与辽接境边上的铺,距离更短,多在十里以内,有的仅一里,这是特殊情况,是为了加强对辽朝的防御。每铺设铺长一人,铺兵十二人,在军事上重要之铺,兵卒有多至百人,并设有检察递铺的官吏,称为巡辖使臣。水递铺设在水路交通上,铺夫原由渔民任役,咸平二年(999年),改由兵卒代替。南宋建炎元年(1161年),为防御金人从海路侵袭,在沿海设立水斥堠,绍兴时又设置斥堠,传送军辜牒报。初创于四川,不久偏设于江浙、荆襄之间。九里一.置,兵卒_I.二人。绍兴三十年(1160年)又创设摆铺,传送军事紧切文件,九哩或十里…铺。.元代幅员之广,有盛于前代,为了加强统治,“通达边情,布宣号令”,于全国十一行省遍设站赤,驿传制度的发达,远非前代所能及。站赤是蒙古语 jam芒i的音译,站,蒙古语读为jam,意为路途止顿处,芒i是词尾语法追加部分,站赤者,即驿站。元时驿制,分达达站与汉站,达达站即蒙古站,此其特点,异于前代。站赤分水陆两种。陆站用马,用牛,用驴,用车,辽东又有用狗;水站用舟。站赤官有驿令,驿丞,提领等。至元七年(1270年),中央设立诸站都统领使司,掌管全国站赤,是为最高管理机构。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改诸站都统领使司为通政院。至大四年(1311年)四月,罢通政院,以站赤隶属兵部。同年七月,复设通政院,管辖蒙古站,以汉站隶属兵部。延稿七年(1320年),蒙古站、汉站都隶属于通政院。元驿之地方管理,也屡有变化。至元十年(1273年),站赤在地方上由各行省之下的各路达鲁花赤总管管理,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改由州、县直接管理;延诒七年仍由各路达鲁花赤总管管理,州、县不得干预。元驿的视察制度亦颇完善,设脱脱禾孙子都会关要之地,以诘其奸伪。《永乐大典》t“每十五里为一邮亭,每六十里为一侯馆,上有通政以挈其纲,下有郡县以赞其力,而又有脱脱禾孙以验使命之真伪。”每赤领有站户,征发百姓供役。使臣乘马坐船按等级而定,官员品职愈高,所给马匹、船只数愈多。乘马有三品五匹马以至八品以下二匹马不等,乘船有一品三只船以至九品一只船不等。乘驿必须牌符,有金字圆符、银字园符、驿卷等,还有给驿玺书,叫作铺马圣旨。元代仿照宋制,设立急递铺。始于元世祖时,中统元年(1260年)广泛设立。急递铺为邮,十里、十五里或二十五里一设。铺设铺长,有铺卒五人。每十铺设一邮长。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,在京城大都设立总急递铺提领所,所设提领三员,统辖全国急递铺。急递铺转送朝廷及郡邑文书往来,文书到铺则纪于文历,看早晏,将到达时刻记于文书封套,用绢囊贮装,夹板夹好,再包以漆绢。铺卒腰束革带,带悬铃持枪,挟祓谈,携文书,夜则持炬火以行,所过之处,乘坐车马及负载器物的人,均须遥避路弯;一路铃声晌动,到达前铺,铺人赶紧出来等着,接受文书,展转一69—龋器圈器器嚣船嚣髑器器器器器器嚣嚣嚣器嚣器器器嘲器船嚣器《经籍纂嚣器器器器器器器张文建《经籍纂诂*,清阮元主编。是一部汇编唐以前诸书文字训诂的古汉语字典。今人张舜徽先生说:“是书荟萃古义,蔚为大观,凡群经子史旧诂,悉载兹编”。(‘中国古代史籍举要>第212页)’阮元(1764--1849)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,乾隆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、礼部侍郎及内阁大学士。他既是一个大官僚,又是一个大学者。其论学,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,巨细无所不包。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,在广州创立学海堂,提倡朴学。常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,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,汇刻‘皇清经解》,撰写‘四库未收书目提要》、《畴人传》等。‘我国古代讲训诂的书很多,不仅有《尔雅’、《方言》、《说文》、《释名》、《广雅》等等,而且经传子史本文也有训诘,各家注释更是异常繁多,一直没有把这些东西汇为一篇。阮元鉴于此,所以在督学浙江的时候,亲自制定凡例,请了数十名经生文士,汇编‘经诂》,以臧镛堂为总纂,在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付刻。后来因为书中仍有遗漏,就又作了“补遗”,附于每卷之后。 c经籍饕诂*汇集了唐代以前的经、史、子、集等各种古籍中的本文传注和汉晋以来各种字书的训诘资料,共约一百余种。全书体例依照《佩文韵府》的办法,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,分平、上、去、入编排。每韵一卷,共一百零六卷。全书共收单字一万二干多个。各字列在各个韵部中,同一韵中各字先后,也是按照《佩文韵府,来排列的。有的字z佩文韵府,未收,则据 t广韵,和t集韵,增补。每字为一条,每条先列字的本义,次及引申义或假借义。钱大昕《序>文中说它“是字而审其义,依韵而类其字”。臧镛堂后‘序'又说即“分籍餐训,依韵归字”。一字如有数音,则分别采入几个韵部。如“纯”字有四个音读,就分为四处收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璧器诂》嚣嚣器器器器髑器嚣船器嚣器器录:一见上平声十一真;二见上平声十三元;三见下平声一先,四见上声十一轸。并因字义的不同,分别解释。如果各家说法对某一字的训诂完全相同,也遂一照录,不加删并,不避重复。对于双声迭韵的字,凡是两个字都有意义的,就一齐收入。如“窈窕”两字,全收入上声“绦”部,每字下面加注。凡是两字为一义的,即只取第一字之韵归部。如“崔巍”归于上平声“灰”部“崔”字之下。书中收录虽然仅限单字,但字下也罗列包括该字的复词解释,并把‘尔雅,等书和古书传注中所解释的种种双音词也列入单字之下,兼有字典和词典的作用。以“字头”带双音词,再由双音词扩大到“成语”等词组、句子以及各种专门术语的范围;这就成为现今《辞源》,《辞海'等的编排体例了。现以一“东”韵的“公”字为例。公,共也。‘荀子·介蔽,;“比心术之公患也”注。又‘文选·高唐赋,t“公乐聚谷”注。o公,犹共也。《礼记·礼运>s“天下为公”注。(按t这两条是讲“公”字的本义。)公者通也。《白虎通·爵,。o公,广也。‘释名·释言语》。o公,详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,:“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见也”注。……(按这几条是讲“公”字的引申义。)公,国君也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。“公娼元撩束”注。O公者,国人尊君之称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注。o公子,君子庶子也。t仪礼·丧服记》t“公子为其母”注。公邑,君邑也。‘公羊·昭五年传':“不以私邑累公邑也”注。……(按。这几条都是解释名物的)。“公”字下引文一百O六条,加补遗五十九条,共一百六十五条。此书虽无新的观点,但取材丰富,所收古书的材料比‘康熙字典》,‘中华大字典》为多,对于古代字义的解释,往往是一般字典所没有的。“诊”字意义比较简单,t经籍纂诂c也集录了相当丰富的材料。~68—诊,珍视也。《广雅·释诘》又《一切经音义》九引《字林》。珍,候也。《一切经音义)--zjI《三苍》。又 t后汉书·郭玉传注》。0珍,候视也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传,注。o珍,占也,t史记·扁鹊仓公传,“特以珍脉为名耳”索隐引司马彪。O珍,验也。《一切经音义》二引《通俗文》。诊,验也。《汉书·董贤传》集注。o珍,候脉也。,c歹ll子·力命》“珍其所疾”释文。诊‘说文》;珍,视也。从言参声。o珍,视验,谓视其脉及色候也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原珍以知政”往。O珍,谓可言之证。《素问·风论》“听问其珍”注。这里所引,前一条是初稿,后一条是补遗;全部分歹ljⅥ11诘,注明出处。全书除集录经传子史本文与诸家注释外,还采用‘尔雅,、《方言》、‘说文》、《释名’、‘小尔雅'、‘广雅>、t字林,、t一切经音义,等字书的说明。欲知‘尔雅》、t广雅,等书里对某个字的解释,就可以利用这部‘经籍纂诂,来检寻,其他古代的训诘和各种古书的注解,同样可以借用它来查考。正如王引之所说。“展一韵而众字毕备,检一字而诸训皆存,寻一训而原书可识”。(‘经籍蓥诘》王引之‘序》)藏铺堂在该书后序中说它;“可谓经典之统宗。训诂之渊薮,取之不竭,用之无穷者矣”。这虽是过誉,但‘经籍饕诂1本身就是我国古代训诂学资料的索引,对于我们阅读唐朝以前的古书还是有很大帮助的。但是,该书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错误。首先一点就是包含有“尊孔读经”的目的。它在包罗古代训诘资料时,从先后排列的次序上来体现尊重儒家经典的观念·所引群书,按经、史、子、集的次序排列。经部书又按‘易,、‘书》、
文章来源:《史学集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jk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5/410.html
上一篇:近年来日本关于中国建筑的研究
下一篇:史料工作中的民主与科学